2012
03/27
我以攝影為業多年...
飽受對焦精準度不穩定的苦惱
為何多數人不苦惱... 我特別苦惱
其實就是對於準焦照片的標準寬鬆度不同
準焦標準低的用家.... 應該就沒此苦惱...
我對於準焦的標準比較高... 所以不穩的機身與鏡頭組合...常常讓我工作時很沒信心
反覆拍一堆...只求能矇中幾張表情對+準焦的相片
相機準不準與穩不穩...這完全是兩碼子事
準的相機+鏡頭.... 可能是反覆對焦幾張...可以挑出有超過半數準焦的
穩的相機+鏡頭... 可以反覆對焦拍很多張...幾乎多數的都是準的....
所以準..不一定穩
又準又穩才是我所致力追求的境界
因為又準又穩的機身+鏡頭....
工作上使用..其實很有信心與把握....把多餘的精神與注意力去抓更多的表情與畫面...更大膽的去構圖與抓取瞬間畫面
不準不穩的相機+鏡頭....拍起來自己都沒什麼信心...最後構圖越來越保守... 盡量用廣角鏡拍...
因為廣角的不準比較看不出來
講了一堆..... 我想應該很難理解我的超嚴苛標準吧
請看我所使用的測試鏡頭與機身的最嚴苛標準
首先使用 135 L + 美術燈 + 鈔票 對焦距離 1~1.5公尺... 先把機身做歸零調整....(使用六角版手 +
膠帶 DIY提整機身的反光鏡與副反光鏡水平高度)
以上的調整方法.... 我有寫過文章講解...請自行到Kent~Canon 藏經閣翻閱
這只是最基本的歸零機身
接下來要進行85 L 1.2光圈的 對焦距離 1~1.5公尺....機身歸零
因為135L光圈2的近距離機身歸零..機身調準了...
其實只有90%的準焦標準
最後要用85L用...1.2最大光圈再來調整機身.....這樣才有可能把機身校正到近乎100%完美準焦狀態....
因為光圈更大..更容易看出誤差是否存在
以上的測試環節
大三大概要反覆調整約1整天的工作天..... 才有可能達到 外圍的對焦點準....中央點後移(放棄中央點對焦)
之前講過了....大三先天對焦系統設計有瑕疵....新機是中央點較準...周邊點會前移.... 我的作法是調整反光鏡高度與水平...周邊點準...中央點後移....放棄中央點對焦
唯有此方法才有可能達到我最常用的對焦點.... 中間的最上面..與最上的左右點準 + 右邊點準..... 其他都不太準
(只有4點準)
大三的殘障對焦系統必須要放棄其他對焦點...保住我所要的那幾個對焦點準
只有這樣的取捨...才有可能達到很準很穩的境界....工作起來才能夠信心十足
(沒辦法...花24萬買一台對焦殘障機身..只能自己想辦法修理與調整...送回原廠..不可能可以解決問題的..這是先天的BUG)
大兔大概要花半天的測焦時間..... 就可以達到以上的機身歸零狀態.....
所以兩台機身要花1天半...持續的微調機身...真的很耗時間...
根據經驗..... 依照我工作拍婚禮與記者會的拍照數量...
我都是卯起來拍的... 一場婚禮如果訂結同一天+宴客....
兩台機身大概會拍約6~8千張RAW檔+S
jpg (大概要60~90G記憶卡)
取決於機身當時的準焦狀況... 如果機身狀況好... 拍攝張數就會減少.... 如果開始不準...就必須要拍很多張...
只有大量拍...才能挑出最多最好的照片.... (我大概會挑選出1千2百張交給新人)....
我問過同行...好像很少人向我這樣的拍攝數量
根據這樣的拍法.... 大概3個月後... 大兔..大三機身要做一次簡單的校正...
約半年後... 要做一次大幅度的校正.... 就是大三調1天 大兔調半天...
雖然調整很累人...不過沒辦法
當你大量的習慣拍出準焦穩定的照片後.... 當發現機身大量拍攝後..準焦度開始下滑
工作時...偶爾會放大檢視照面... 看到反覆對焦拍5張....2~3張不準...
2張準...此時就會很煩..必須要一直反覆多拍...
所以當標準變高時.... 就必須要定期校正機身反光鏡的誤差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大兔 大三完成以上的近距離調焦測試後...
實際到了婚禮宴客現場開始拍攝.... 通常會發現在昏暗的環境下 + 遠距離大光圈拍攝... (大三 + 85L)
會發現奇怪怎麼還是不夠穩..3張準 3張前移或後移
此時必須要趕快找出是輕微前移還是後移.... 拿起六角板手...躲到沒有人的地方...再調整大三的反光鏡高度...轉的幅度非常輕微...因為誤差很小
在家裡光線好 + 距離近都測試不出些微的誤差... 婚宴現場光線暗...拍攝距離遠... 此時...就會放大誤差值
根據經驗...拍照現場大概要微調兩次....此時...大三 + 85L就已經達到近乎狙擊槍的境界
我所使用的那4個對焦點.... 大三 + 85L...光圈1.2 ~ 2 在昏暗的婚宴現場...不用開啟對焦輔助燈...
我通常是遠距離(3~20公尺.大光圈拍攝)
幾乎可以達到反覆對焦5次...5~4張準
此時心情就會很棒....開始捕捉很多我想要的瞬間畫面.....
只有殘障的大三對焦系統...必須要如此大費周章的調校機身...最後才能由不穩的機身變成狙擊槍... 暗部對焦速度很穩定也很快
大兔機身很好調整....家裡近距離歸零後...實際工作拍攝時...搭配24-70L 幾乎是十拿9穩....(不過這隻24-70
我也挑了快要3年大概30幾隻新鏡頭...才找到這隻準的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講了一堆
請讓大家體會一下我認為準與穩的狀態
經過以上的繁瑣的校正機身....當大兔 大三達到顛峰狀態時
在我家..實際測試準確度與穩定性
我是採用遠距離 - 對焦距離約6~7公尺..... 對焦處是在昏暗的環境
請看對焦環境照片

箭頭指的地方...是廚房內的電熱水器....廚房的光線...肉眼看到的亮度...就是照片所顯示的那樣昏暗
我坐在房間內用腳架 + 相機 + 85L 採用最大光圈拍攝 1.2光圈 (為什麼要對那麼暗的地方....
因為多數婚宴現場..都會出現那麼暗的環境)
先看大三的準焦穩定性
從大三的觀景窗看出去的畫面....對焦點與對焦處涵蓋的範圍

大三機身L JPG的縮圖 (中性 銳利度7) 我測試的是中央最上面的對焦點...因為工作時我最常用這一點

先用Live View 對焦拍攝一張... 1.2光圈最準的相片
裁切

反覆自動對焦6次...拍攝六張






在這樣超級嚴苛的條件下.... 低光源 + 沒有對焦輔助燈 + 遠距離 6~7公尺.. 最大光圈 1.2
6張全部準.... 這就是我辛苦調整機身的代價
這顆85L一代... 我也是把鏡頭拆開來..自己調整... 因為買來時...近距離後移0.3~0.5公分...
距離拉遠...後移會有若干程度的放大
所以這樣的大三 + 85L 實際拍攝昏暗的婚宴現場... 我幾乎都是把85L當主力... (大三+85L
拍攝50%特寫或遠距離大光圈的畫面..... 大兔+24-70L 約剩下的30%.....剩下的10%是大三 + 50 1.4)
拍攝中長焦段...搭配大三的對焦系統...對焦速度算是夠快的
人物走動進場....沒問題的...
不過要維持這樣的準度與穩定度要付出代價的..... 就是每3個月微調機身.... 半年重新調校機身反光鏡角度
我觀察過....多數的婚攝很少用85L當主力...目前最流行的就是35L當主力
原因為何.... 因為85L 準焦畫質100分 不準0分..... 大多還是很難克服這個問題...
35L 要求的準焦幅度沒有85L嚴苛...通常對焦距離也比較近...對焦誤差的問題比85L少...對焦速度也比85快
所以35L成為現在最流行的首選.... 廣角大光圈..
根據我的經驗.... 如果大三 + 85L .... 機身可以調整到以上很嚴苛環境測試下... 拍6張都是準的
接下來搭配其他鏡頭與不同的對焦距離....都可以很放心的拍攝了... 穩定性都在我的標準之上
大三通過以上測試標準後
拍攝距離拉近...環境明亮度也較高一點
黃色箭頭對焦處 (大約5公尺的對焦距離)

大三使用50 1.4 測試 (1.8光圈)
縮圖

LV對焦 - 50 1.4 使用 1.8光圈... 對焦點不在中央... 礙於鏡頭的光學特性...
這樣已經是最銳利的畫面了.... 如果要感受到對焦處在畫面邊緣部分..真正的銳利...必須要縮光圈到2.0~2.2
不過只是測試對焦準確度與穩定性... 還是使用1.8光圈來測試

反覆連續對焦5次..拍攝5張





50 1.4 是我工作的另一顆鏡頭.... 重量輕好攜帶
我大概都是使用 1.8~2.0光圈
這顆50 1.4 也是讓我吃盡苦頭....買全新的...稍微前移
我分解這顆... 調整裡面的可變電阻... 後來又把整個底座內部的塑膠高度打磨.... 才解決前移的問題....
當鏡頭調準後.... 快樂使用約半年以上.... 就出現裡面卡住...常常無法對焦...
又要整顆分解...清除對焦組滑軌裡面的灰塵..砂石...重新上油組裝
大概已經掛了3次...都被我修好了.... 50 1.4 組裝與防塵實在太爛了.... 50L 太貴
太重...縮光圈會後移... 沒辦法.. 50 1.4加減用
接下來測試 大三 + 100 F2 2.0光圈拍攝
縮圖

反覆連續對焦5次..拍攝5張





這顆 EF 100mm f2.0鏡頭....更是搞的我七竅生煙
因為我希望這顆的輕巧...可以在迎娶或戶外.... 中長焦段...取代 85L...因為85太重 留在室內婚宴現場用就好
如意算盤打的好....但是去挑選全新的公司貨... 挑5隻....每支都前移
我只好挑一支稍微前移的
最近對焦距離拍攝還ok.... 距離一拉遠.. 乎準 乎前大不穩....前移可以往前飄1公尺
根本就不能用....自己嘗試分解調焦也無法徹底改善...
這顆鏡頭就這樣被我放在防潮箱內1年半...
有空就拿出來分解組裝....找出解決之道
最後奮鬥了一年多.... 我終於搞定了... 就是把鏡尾金屬座拆下.... 用銼刀...把塑膠鏡身磨短..再調整裡面的可變電阻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接下來看大兔
雖然大兔都是 24-70 與 16-35
但是我依然是用最高標準校正機身.... 85L最大光圈
大兔對焦系統沒有像大三那樣先天殘障.... 可以調整到45點都一樣準
只是暗部對焦...能力比大三差
如果用85L調準了....裝上24-70 16-35 那真的就很準很穩了(前提是這兩隻鏡頭本身就要很準)
大兔比照大三.... 採用最嚴苛殘酷的測焦方法 85L遠距離 + 昏暗的對焦環境
縮圖

1.2光圈反覆對焦6次...拍6張






兩台機身與所有的鏡頭都調準了
拍攝婚禮與記者會時
我的器材與使用搭配如下
大兔 (24-70 + 16-35)
大三 (85L 100 2 50 1.4 .... 若場地有需要..另外攜帶小白IS)
除了小白IS以外...兩機 + 5鏡 + 雙閃燈...都是背在身上放在攝影背心 (因為怕鏡頭被偷走...)
這樣的重量我早已習慣了....
先簡單的總結一下
如果對於對焦準確度與穩定性標準要達到我這種近乎苛求的境界
就必須付出很多的努力與代價...... 當原廠無法給你解決問題時....你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解決
朋友問我說... 是否要買新款的機身與鏡頭....來更換目前工作的器材
我回答...目前所有的機身與鏡頭... 經過我多年的努力研究... 我都已經找到各自的調整與校正方法
把移焦與長期使用後...導致的誤差...控制變因掌我在手上....我已經有發球權來主控我的器材準確度與穩定度了
以前準焦與穩定的變因掌控在機身與鏡頭身上.... 我只能被器材所苦惱....不準不穩又能怎樣...只能這樣繼續拍....心情很差
工作後..檢視照片好像在開大樂透... 又準 沒準...重要畫面失焦....完蛋了
所以現在已經把控制變因掌握在手上了.... 我不想要面對全新的機身與鏡頭... 又要想破頭去研究如何調整與校正
根據我多年與機身鏡頭的奮鬥加上自己研究解決之道.....
我絕對不相信網路上的一派說法
很多人很常說.... 我買過多少款機身與鏡頭...沒有刻意挑機身與鏡頭...全部都很準.... 好用得很... 哪有不準的問題
關於這點...我絕對不相信
只有一種可能...就是大家對於準焦與穩定的標準不一
所以雞同鴨講....
1. 不管是相機還是鏡頭...每一台每一顆...先天出廠調校時都會有若干的誤差值
2.
即使是金屬反光鏡組的1D機身....如果你是用超嚴苛標準來檢查機身....拍攝一定的張數後...還是會磨損..需要想辦法校正微調...
塑膠反光鏡組...磨損偏移當然會比金屬大
3. 即使是24萬的最頂級專業機身.... 還是會遇到出廠就有BUG...原廠也不徹底解決問題....
要繼續用下去...還是賣掉....兩難..... 所以不要太相信廠商...
就先聊到此..... 改天再繼續聊下去
根據我的觀察....大概全世界只有我有如此龜毛與不放棄的標準與神經病的堅持吧!!